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智能问答无障碍阅读

宜昌:以极限思维完善预案 以减灾救灾为民安民

发布时间:2024-03-28 14:13 来源:宜昌市应急管理局

宜昌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预案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以《宜昌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统领,14个县(市、区、110个乡镇(街道)、1640个行政村(居)委会纵向衔接、横向互通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高效开展灾害救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系统思维,全面增强预案科学性

宜昌市通过严格标准建体系、督查检查提质量、复盘演练促提升,不断提升市、县预案的针对性,镇、村预案的实操性。按照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司法审查、上会审议、对上报备的程序,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预案的基础上,全覆盖推动村级预案编制“一案一图一机制”,即一个应急流程和职责分工方案、一张人员转移路线图、一个脆弱人员一对一帮扶机制,让群众看得懂、做得到、行得通。“两办”名义对各级预案进行督查,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预案作为风险隐患进行挂牌督办。2023年,督促1个县级预案、10个乡镇级预案、173个村级预案整改到位。建立各级预案“两年一练”、重点预案“一年一练”的机制,通过事前演练、事后复盘、年终评估的方式,校验预案的实用性。2023年,通过灾害复盘,谋划出台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补齐灾害防治短板;2024年,对春节前后2轮极端冰雪灾害复盘,制定铲冰除雪装备配备建议,推动补齐装备短板。

注重守正创新,全面增强预案针对性

宜昌市着眼山区“坨子雨”的灾害特点、流域性灾害特征、市场参与不足短板,突破层级、区域、主体桎梏,推动预案“接地气”。充分吸取郑州“7·20”、湖北随州柳林“8·1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经验教训,将“乡镇遭受极端自然灾害”指标纳入市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针对辖区“坨子雨”等极端灾害多发的特点,将“单个乡镇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0人以上、800人以下”,作为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响应的条件,不断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着眼流域性灾害特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近救援”的原则,与荆州、荆门、恩施三地签订了《应急联动合作机制》,承办“宜荆荆恩”技能竞赛,在自然灾害防治救援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取政府财政买保险的方式,实现市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因灾倒房理赔3万/户、因灾死亡10万/人,应急处置费由保险公司承担)全覆盖,并将市金融分局“指导和协助保险公司15天内完成现场勘查,1个月内理赔到位”相关职责纳入预案,不断降低灾害事故损失,解决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不足难题。2020年庙前镇巩河村村民胡安全因灾倒房重建,兑现救助和保险理赔资金56500元,帮助他很快建起新居。

力求灾质效,全面增强预案实操性

宜昌市从预案的实战角度出发,通过及时响应、全面救灾、全力救助,着力减轻灾害损失。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市、县两级共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1次,其中级响应2次,级响应1次,级响应18次,在极端自然灾害条件下实行提级调度,推动党政领导班子提级进岗,大员上阵靠前指挥建立极端自然灾害涉灾单位集中办公制度,实现会商、研判、调度三集中,推动预警发布、风险提示、灾害防控“三及时”, 各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市、两级每年纳入财政预算救灾物资采购资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仅2023年紧急下拨棉被、T恤、夹克、等市级救灾物资19180件(床),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2019年以来,上级支持我市自然灾害救助资金3.2亿元,市、县两级投入资金4254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58.9人次,帮助1549户倒房重建户重建家园,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