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智能问答无障碍阅读

党政一把手共话防汛策

发布时间:2023-10-20 11:02 来源:湖北日报

党政一把手共话防汛策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 湖北今年平安度汛

10月6日凌晨,汉江秋汛洪峰安全过境武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10月6日晚,在汉川市汉江沉湖段,沉湖镇蒋龚村防汛值守人员对重点无滩堤段临水坡开展不间断查险除险。 (视界网 晏美华 摄)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水旱灾害历来是我国的心腹大患之一,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治水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指引。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汛和抗旱,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底线,持续推进治水兴水大业,谱写幸福河湖荆楚篇章。各地围绕“江河不溃堤、湖库不溃坝、城市不‘看海’、人民生命安全不受损失”目标,切实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项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坚决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月16日,我省今年汛期正式结束。省水利厅联合湖北日报共同开展“党政一把手谈防汛”宣传活动,邀请今年防汛工作任务重、成效突出的部分市(州)、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介绍经验做法,为提高防汛抗旱整体水平提供政策指导、实践经验和技术借鉴。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省水利厅厅长廖志伟:

落实落细防御措施

全力化解水旱灾害风险

今年我省局部极端天气频发,洪水、干旱、台风交叠并发,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扛牢水旱灾害防御天职,先后5次启动应急响应,成功抵御24场强降雨过程、汉江2次编号洪水和部分地区连旱长旱,有效保障全省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坚持“防”字为本,强化汛前准备。提早召开会议部署防汛备汛,组织各地全面开展汛前检查,83处水毁工程、29处堤防明口和12处长江、汉江干流崩岸汛前全部修复。逐级明确各类防汛责任人,分类开展技术培训和调度演练,全面做好预案修订、设施维护和物资准备等工作。

坚持“预”字当先,强化预警叫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出台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发生橙色以上暴雨预警,第一时间点对点电话叫应市县党政负责人,督促乡镇村防汛责任人进岗履职,提醒地方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群众。建始县落实叫应机制,零伤亡避险“7·4”特大泥石流灾害。

坚持“查”字为要,强化隐患排查。紧盯重点环节,落实精准防控,及时消除各类度汛隐患。强降雨期间加大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对重点堤坝实施24小时专人驻守,成功处置“7·3”枣阳两座小水库超标准洪水险情,得到国家防总和水利部肯定。

坚持“实”字托底,强化秋汛防御。汉江秋汛期间,抽调骨干组建监测预报、工情指导、险情抢护、综合保障4个工作专班,坚持每日滚动会商,5次视频连线洪峰过境县市和工程管理单位,先后派出9个工作组分片督导,预置2个专家组19名专家随时待命,高峰时组织3.8万人对皇庄至汉川735公里超警堤段严防死守,实现堤防“零险情”、人员“零伤亡”。

坚持“双”向发力,强化汛旱并防。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利用雨洪资源调水蓄水保水。目前,全省湖库塘堰总蓄水202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多6%,为保障今冬明春供水安全打牢基础。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厅长丁辉:

防在先、抢得快、救得及

构筑全链条防汛救灾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我省遭遇24轮强降雨过程,局地暴雨多发。截至目前,江河湖库总体安澜,有效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全省应急管理系统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防在先、抢得快、救得及,构筑全链条、全方位的防汛救灾安全屏障。

下好先手棋,汛前准备规范有序。主汛期前,省应急管理厅推动出台《湖北省防汛抗旱准备工作规范化指导意见(试行)》,各级联动、部门联合,有序推进汛前准备;加强队伍准备,结合我省落实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在长江、汉江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布局8支省级专业队伍,全省组织近8000支队伍(力量);加强物资储备,在长江、汉江沿线储备196.8万立方米砂石料,以及100多个品种、价值9.9亿元的防汛抗旱抢险物资装备;全省各级围绕小型水库塘堰、穿堤建筑物、堤身蚁患、历史险工险段、城市地下空间等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整治隐患1457处。

打好主动仗,汛中应对高效有力。坚持预警与响应联动,出台《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与省气象局签订联动工作机制框架协议,为全省116个市(县)及所辖乡镇配备1250台桌面视讯终端,打通预警叫应“最后一公里”;刚性落实强降雨等级“叫应”要求,落实“八个应转尽转”要求,建始县成功应对“7·3”强降雨过程,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牢固树立“应急就是应战”意识,以顽强斗志迎战今年以来24轮强降雨过程,始终保持临战状态,落实应急值守和专项值班“双值班”,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高效开展抢险救援。

打好组合拳,灾后恢复有条不紊。加强救灾物资保障准备,验收入库省级救灾物资14.25万件套。先后派出近60个工作组深入受灾地区查看灾情,指导做好救灾救助工作。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

设立流域分指挥部 科学精准调度

黄石是百湖之市,是湖北3个、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压实责任,夯实基础、提升效能、补短强弱,守牢流域安全底线,今年汛期,黄石实现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

科学精准调度,严防旱涝急转。今年汛期,黄石全流域统筹调度,设立长江、富河、大冶湖三个流域分指挥部,实行市级提级调度,科学管控各地排蓄水规模、节奏和时机,更好发挥整体效应,同时强化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协调联动,主汛期以来共下发调度令、防汛信息、会商通报71份,各项指令执行有力有效。

今年6次强降雨期间,黄石市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值守、调度指挥,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精细化蓄水保水。坚持“一湖一库一策”动态调度江河湖库水位,在最大阵雨量314.3毫米的情况下,仅有少数水库溢洪,主汛期全市水库蓄水增加约2.76亿立方米,为应对旱涝急转储备了水源。累计调度农业灌溉用水量1.2亿立方米,为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咸宁市市长杨军:

关口前移 全面筑牢防汛堤坝

今年汛期,咸宁市遭遇六轮强降雨袭击,其中6月29日晚至30日以及7月22日的两场强降雨,均突破历史极值。咸宁市通过建章立制,科学防范,强化底线思维,有力有序应对多轮强降雨袭击。

咸宁市今年5月20日实施《咸宁市防洪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分块处置咸宁多种类型洪水灾害”“建立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预警机制”“统筹部门法律法规中有关防洪措施、建立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四大关键措施。

其中,“预警机制”做到及时预警、关口前移、响应前置,将暴雨预警纳入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建立直达基层的暴雨预警叫应机制,基层责任人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及时反馈,必要时果断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根据需要采取停学、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措施。

按照《办法》要求,咸宁建立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咸宁市洪涝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暂行)》,明确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各地要迅速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到防范在先、响应前置。6月30日,嘉鱼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后,当地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7月22日咸宁市出现强降雨,第一时间按三级响应的标准开展各项防范工作。

保康县县长杜云峰:

建立预警叫应机制积极应对山洪

保康县地处鄂西北,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起伏大、极端天气多,流域暴雨、区域“坨子雨”频发,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

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做最充分准备,全力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有效应对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保康县探索构建“预应一体、一触即发、应而有效”应急预警机制,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确保“叫得全”,健全逐人落实、逐户对接的提醒叫应和安全转移机制,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确保“叫得准”,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发生险情异动时、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确保“叫得走”,对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使用铜锣、口哨、喇叭等器材进行人工叫应,对行动不便的危险户,由村级预警员敲门叫应,协助避险转移;确保“叫得应”,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既要“叫醒”也要“回应”。

6月15日,马良镇曾家垭村夜间突降暴雨,4户房屋被洪水冲刷,得益于精准及时的预警叫应,危险区17人及时避灾转移,未发生人员伤亡,这也是保康县建立预警叫应机制的一个缩影。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

以防减灾 统筹推进“五防”

十堰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今年以来,全市先后遭遇22次强降雨过程,汛期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多45%。

深刻认识到前期谋划越充分、极值思维越牢靠、统筹调度越坚决,防汛救灾应对就越充分。进入汛期后,十堰市未雨绸缪、以防减灾,统筹推进防汛、防洪、防涝、防旱、防地灾“五防”工作,防汛形势总体平稳,有效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汛期降雨偏多、时空不均的形势,特别是“7·28”、“8·25”、“9·18”三次强降雨和中秋国庆期间“华西秋雨”、汉江秋汛,十堰健全会商研判、预警叫应、应急响应、责任落实、抢险救援“五项机制”,构建应急一体化调度、专业化救援、标准化保障、综合化管理“四大体系”,市委常委分别牵头10个督查组深入重点部位检查督导,高效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

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8·25”汛情期间,十堰提前组织94家景区、56个在建工程、35条公交班线适时停工、停产、停运,成功转移人员178人次;推进数字孪生流域体系建设,提升堵河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应用能力,实时监控水库大坝运行,指挥调度水库泄洪;开展查险除险,建立防灾“地哨”系统,健全预警“叫应”机制,今年妥善处置地质灾害27起,实现“零伤亡”,应急避险经验在全省推广。

随州市市长克克:

突出防的意识和减的效果

随州市地处冷暖气流交汇地带,夏季易发“坨子雨”,境内共有707座水库、780余条大小河流,山洪灾害易发多发,有防洪任务河长608公里,随州又位于鄂北丘陵地带,是鄂北地区有名的“旱包子”。

雨大致洪、少雨常旱、旱涝急转,是随州防汛抗旱工作最大挑战。随州突出“防”的意识和“减”的效果,以底线思维应对极端天气,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今年汛期,6轮全市范围和4轮区域范围强降雨过程,均实现安全度汛。

统筹治山理水,随州变水旱无常为山河安澜,坚持把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治本之策,规划实施重大项目50个,全市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注重关口前移,变事后救助为事先预防,出台《暴雨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明确预警情形和市县镇指挥调度机制;树牢底线思维,变减少损失为降低风险,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集中到灾前预防和突发事件应对上来,聚焦山边、库边、河边等重点风险部位,排查梳理和整改风险部位680个;引入社会力量,变单打独斗为联合行动,组建12支行业部门专业救援队伍、5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4支志愿者队伍,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宜都市市长夏明海:

全环节推动复盘推演见实效

今年8月26日8时至27日8时,宜都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22个气象站雨量均超过100毫米,王家畈站点超历史极值,最大降雨量315.3毫米。全市上下快速响应、应转尽转,无一人伤亡,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未雨绸缪,全方位开展“实战化”预案演练,确保暴雨洪水来临时能有序高效应对。今年以来,宜都市及时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工程防洪调度、山洪地灾防御、城镇内涝防范等防汛应急预案方案,以山洪多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易涝点、旅游景区等防汛高风险区域人员转移及防洪工程抢险、落水人员救援、应急队伍与物资保障等为内容,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评估预案、锻炼队伍、检验装备、磨合机制。

全环节推动复盘推演见实效。按照省、宜昌和宜都市关于历史极端强降雨复盘推演工作要求,以2018年“4·22”、2022年“6·20”及今年“8·27”极端强降雨等为复盘重点,以城区内涝、市境内主要河流、重点山洪沟等为重点单元,以沿河集镇、村庄、学校、景区、企业、道路等为重点对象,宜都市全面落实市、镇两级复盘推演,查问题、补短板、堵漏洞,提升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荆州市委书记吴锦:

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州历来是长江防洪保安的战略要地。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了江河安澜、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天大的事”。今年首个工作日就召开全市冬春抗旱工作会议,汛期先后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分析形势、压实责任,要求并督导全市党员干部“水系必绘、手册必读、常识必知、险段必去、专家必问”,时刻把水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全力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精准化水平。大力开展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科学调度重要水利工程,汛期错峰调蓄降低河湖水位。严格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包保责任,完善防御预案,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及时救援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

坚定扛牢治水兴水政治责任。积极对接《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今年已落实水利投资21.33亿元,推进实施长江干支流堤防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安全高效、排灌自如、循环通畅、水质优良、绿色智能、调控有序”的江汉平原现代水网。

恩施州州长夏锡璠:

构建防灾减灾救灾闭环机制

恩施州山区河流水系发达,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今年以来,全州平均降水量达1383毫米,较1991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多一成,河流水情变化频繁。

主动防范胜于被动救灾,今年汛期,恩施州立足“防住为王”,通过精准细致的防汛救灾措施,有效应对12轮强降雨、11次洪涝灾害、12次地质灾害。恩施州及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并提出应对自然灾害“三要三不要”,即要叫应、要排查、要避险,不要“懒手脚”、不要“睡瞌睡”、不要“拿东西”;强化物资、队伍准备,全州共储备4600多万元的防汛救灾物资,共有91支应急救援队伍5706人备战备勤,灾情一旦发生,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科学救援。

此外,还制定《恩施州自然灾害防范处置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及六类灾害应急转移流程,构建防灾减灾救灾闭环机制,加强村组户应急避险基础工作,落实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防汛责任人及时到岗履职,对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低洼地区群众提前避险转移。今年以来,恩施州因灾紧急避险转移7487人,紧急转移安置1675人,鹤峰县走马镇李桥村,巴东县大支坪镇西流水村,建始县长梁镇罗家嘴村和天生桥社区三个成功避险案例,入选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

孝感市委书记胡玖明:

做足万全准备 稳固千里之堤

孝感北高南低,既有“旱包子”,也有“水袋子”,境内堤防891.9公里,今年以来,孝感市有效应对14次暴雨、4次洪水袭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有序的环境。

今年汛期,孝感市把做足万全准备、稳固千里之堤、打起百倍精神、凝聚十方力量、守牢一个底线的“万千百十一”要求,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从实战要求出发,修订府澴河、汉北河10个重点蓄滞洪区分洪运用方案和人员转移预案;针对往年城市内涝问题,修订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今年共储备1.2亿元防汛抗旱物资。

稳固千里之堤,必须防微杜渐。孝感市汛前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主汛期前完成汉江5处崩岸及童家湖等重点堤段隐患治理,提前完成汉江堤防2处水毁工程修复并及时销号;对正在及尚未除险加固的32座水库,采取限制运用、整治隐患、加强巡查等措施;对全市14处大中型泵站、93处山洪监测站点、170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为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孝感市还出台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衔接工作机制,重新修订气象预警“叫应”基本程序等内容,为高效组织开展防灾抗灾救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天门市委书记易先荣:

以流域综合治理守住水安全底线

天门市针对今年五轮短时强降雨,第一时间做好江河湖库水位水量调度,同时积极跟踪旱情发展态势,“蓄、引、提、调”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减轻了水旱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天门以“万全”准备防范“万一”可能,建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清单,累计投入近50亿元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实现“问题清单”动态清零,推进汉北河堤防除险加固等补短板项目建设。

立足“备大汛、抗大旱”,天门市完成汉江、汉北河堤防加固,治理中小河流19条,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29座,更新改造大中型泵站5座;完成城市备用水源建设;稳步推进张家大湖、华严湖、天门河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沉湖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同时,全市共调用移动水泵30余套,启用泵站1117处,机动抗旱设备11286台套,动员抗旱人力19741人次,全力服务群众解决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目前,天门市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天门将充实流域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库,持续推进引汉、石家河等大型灌区建设、现代水网、汉北河流域系统治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切实守牢安全底线。

钟祥市委书记周军:

筑牢安全堤 汉江洪峰顺利过境

钟祥市位于汉江中下游,境内山丘湖兼有,堤库闸站星罗棋布,是汉江流域堤防最长、水库最多、分蓄洪民垸最多的县市,防汛抗旱任务极其繁重。

钟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防汛抗旱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河北等地极端强降雨复盘工作,并把复盘演练作为重点事项督办,以“一失万无”的警醒意识时刻紧绷防汛抗旱弦、以“寝食难安”的紧迫意识履行防汛抗旱职、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压实防汛抗旱责。

为了提升指挥应急能力,钟祥市投资800万元配套建设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设施,实现可视化调度应急抢险现场;投资500万元新增“龙吸水”、便携式水泵等一批新型应急抢险设备。

9月27日至10月6日,受丹江口水库上游及丹皇区间唐白河等强降雨影响,10月1日15时,钟祥境内皇庄站达设防水位,10月2日22时,皇庄站超警戒水位,汉江洪峰过境期间,全市超设防堤长287.87公里,超警戒堤长222.72公里。面对汉江洪水压境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以汛为令,闻汛而动,强化组织领导、避险转移、安全管理、布控巡防,确保汉江洪峰顺利过境,最高峰时共有8477人上堤巡查防守。

黄冈市委书记李军杰:

依靠科技赋能 让防汛更加科学高效

黄冈境内集一江、六水、百湖、千库于一域,是水利大市,也是水患大市。特别是梅雨期,经常出现“坨子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今年汛期,黄冈市拧紧责任链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应急能力,确保各个岗位全面履职尽责、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到位、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各次灾害防范应对有力。

黄冈市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让防汛更科学高效。着力破解资金、技术瓶颈制约,黄冈市大力推进防汛科技信息化项目建设,以省级支持、市级主建、市县共享使用方式,建成黄冈市防汛指挥“一张图”,接入水利、水文、气象、自规、城管等市直部门动态监测数据,整合9个专项预警预报系统、接入33个专题数据包、38175路视频信号,形成信息集成和分析研判的实战平台。

通过防汛指挥“一张图”,全市气象信息、实时降雨、江河湖库水位、城市内涝点、洪涝灾害等动态信息“一图可视”,还能“以面找点”,精准识别高风险区域,实施“点对点”调度,实现了提前预判预警、实时查看雨情、快速指挥处置三大功能。

今年汛期,黄冈市防指第一时间成功远程实景调度指挥5月25日—27日红安县转移避险,以及7月8日英山县桥梁排险等临灾应急处置工作,无一人伤亡,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好效果。

武汉市新洲区区长舒基元:

让防御措施跑赢山洪

新洲区位于武汉东北部,全区有七条容易发生山洪的河流,山洪灾害防御涉及8个街镇,117个村落,防治面积645平方公里。

山洪陡涨陡落,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山洪灾害防御历来是安全度汛的重点、难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新洲区把相应的防御责任严格落实到乡镇、村、组、户、个人,落实到每一个山洪灾害危险区,确保防御责任无缝衔接。

今年汛期,新洲区严格落实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形成“预应一体、一触即发、应而有效”的体制机制,明确预警信息叫应标准,规范叫应方式,确保“有叫必应、有应必答”;并严格按照山洪灾害防御“十个一”的要求,落实预案、宣传、培训、演练等群策群防各项具体措施。

入汛以来,新洲区出现7轮较强降雨过程,区指挥部于5月26日20时启动沙河和倒水防汛Ⅳ级应急响应,5月27日11时启动倒水防汛III级应急响应。全区严格落实预案,统一调度指挥,确保叫应机制落到实处,及时调度各类水利工程,完成暴雨山洪迎战任务。

建始县委书记张渊平:

以精准之措夯实防汛之基

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今年汛期,建始县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全县以科学之策扛牢安全之责,以精准之措夯实防汛之基,决策果断有效、行动迅速有力,把各项工作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在2023年防汛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7月4日,建始县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县防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值班领导第一时间赶到县防办开展会商调度,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和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通过县乡村叫应联动、提前预警、加大巡查、及时组织,发送预警短信1400余条,电话通知3个乡镇6个村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要求及时做好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工作,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全力配合,紧急避险2456人,紧急转移分散安置471人,成功守住“不亡一人”底线,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发生后,全县各级立即行动,第一时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组织调集1324名党员干部与群众站在一起、清淤保畅、开展自救;现场调度应急、公安、武装、水利、交通、卫健、自规、消防、电力、城管等部门300余人到现场抢险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本版稿件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韩文锋 孟梦 曾超群 采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